新华网哈尔滨9月29日电 2023年9月29日是第24个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相知用心”。心血管病是全球最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每年造成大量患者死亡,心血管病防治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社会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与他的学生候静波教授和学生的学生代建南教授做客《读懂龙江》新华访谈栏目,为大众科普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人们对心脏疾病的认识与预防。
新华网: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可谓“牵一发动全身”,请问于老师,就您30多年从医的经历来说,现在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是不是低龄化了,有哪些新特点、新趋势?
于波:就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而言,北方寒冷地带的患者明显高于南方。全国的心血管死亡率是百分之四十三,那么黑龙江一百个人就有五十七个,明显高于平均数。
同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锻炼、过度消耗高糖高脂食品等,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健康问题。这些不良习惯导致了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等风险因素的增加,进而增加了心脏疾病的发病率。
此外,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也是一个致病因素。年轻人面临着不断增加的职业和社会压力,这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和抑郁,进而影响心脏健康。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基因和遗传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影响。有些人可能由于家族遗传因素更容易患上心脏问题。因此,定期的健康检查和早期干预变得尤为重要。
新华网: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疾病多发?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什么?请教候老师。
候静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通常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随着我们的社会更加现代化和快节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等因素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
首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脑血管问题的元凶之一。垃圾食品、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饮食,以及缺乏运动,都在助推心脏和大脑疾病的发生。吸烟也是巨大的风险因素。此外,饮酒过多也会增加高血压和心脏问题的风险。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等也会严重影响心脑血管健康。
而且,肥胖问题也应该引起警惕,因为它不仅增加了心脏负担,还会加剧其他风险。遗传因素也很重要,如果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历史,可能更容易受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就是在没发生时预防,二级预防就是罹患疾病后,如何防止恶化、出现危险后果后所做的医疗干预。在这个过程中,医生的角色是提供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但最终的责任在于每个人,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新华网:一个人罹患了心脏病,初期有哪些症状需要引起注意?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怎样做才能远离这类疾病?请问代老师。
代建南:当一个人初期罹患心脏病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或不适感,有时候可能会辐射到手臂、颈部或下巴。其他可能的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心悸、乏力、头晕或晕厥,以及出冷汗。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也可能在夜间加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女性有时候可能表现出与男性不同的症状,如背部疼痛、腹部不适或呕吐感。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胸痛,应该及时就医,因为这可能是心脏问题的早期症状。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预防心脏疾病非常重要。首先,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以及有效管理压力。保持体重也很关键,因为肥胖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此外,定期的健康检查非常重要,尤其是如果有家族史或其他心脏疾病风险因素的人。医生可以帮助评估个人风险,并制定适合的预防计划。
新华网:在您从医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严重的心脏病?采取的诊疗方法是什么?治疗的效果如何?请于老师举例说明。
于波:我在早期做介入手术不久,当时有一位哈药的厂长刚上任不久突发心梗,到我们病房后就休克了。给他会诊时他夫人要求“用最好的办法”,当时我们在他的床旁安了一个IBP反搏泵,那是我们第一次也是黑龙江首次在患者的床头安IBP,我们同时给他抢救,效果非常好,不久他就出院了。三个月后,他找到我们,说他到了上海瑞金医院做检查,对方说“你没得过心梗”,他说得了,后来把他住院做的心电图拿过去,人家一看就说“做得很好”,他完全恢复了。
还有我的一个中学同学,身体有些症状,让他体检也不检,后来有一天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奔哈医大二院来了。我说“你赶紧来吧”,他说“胸疼很厉害”,到二院就已经心脏骤停了,抢救了一段时间,还是去世了。当时我非常伤心,我是个医生,也跟他反复强调过“要做体检”,后来我经常拿这个事情教育大家,一定要定期体检,特别是五十岁以上的男性和六十岁以上的女性,应该做一个心脏深度的体检,建议做个CT或者做造影,搞清楚现在有没有斑块、斑块到什么程度,这些能够清楚的话,就可以二级预防了。
另外,出现症状时,要及早到医院去,我们国家心梗到医院的黄金时间是五个小时。我想告诉大家,每个人心脏只有一个,它的正常工作对一个人的正常生活非常重要,所以每个人都要关爱心脏。
新华网:我国提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请问于老师,在用新技术赋能医疗、造福患者方面,咱们心内科近些年解决了哪些“卡脖子”问题、有哪些突破性的成果?
于波:近些年,心内科医疗领域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应用新技术方面。首先,我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国际领先的原创冠脉腔内影像设备,开创性地实现了高速、光声双模同步兼备,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我院心内科首次应用IVUS-OCT一体机全程指导实施心脏支架介入手术。利用IVUS-OCT一体机,介入手术中使用一根导管一次回拉,便可即刻获取血管内同一位置的高分辨率OCT和高穿透力IVUS的两幅视图诊断数据,血管全貌、血管结构和病变性质全部清晰显现,使冠心病的诊治不仅更加精准还更加精“简”,从而更好地指导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真正做到精准治疗,满足临床个性化需求。
此外,哈医大二院心内科自2018年开展ECMO技术以来屡次创造生命奇迹,患者突发心梗,心脏停跳,心脏复苏下迅速实施ECMO,开通血管植入支架,起死回生;造影剂过敏突发喉部水肿、严重乏氧、数次心脏电击除颤、心肺复苏下迅速实施ECMO,并实现了无造影剂“盲”操作成功开通血管;在ECMO支持下复杂介入手术、一站式复合介入手术、支持治疗重症心肌炎等均已成熟开展。
总而言之,心内科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解决了一些过去的“卡脖子”问题,提高了心脏病患者的诊疗质量和生活质量。
新华网:我们知道,三位都是博士生导师,是师徒关系,一位60后、一位70后,一位90后,心内科又是一个特别讲究医道传承的科室,这个问题想请教代老师,您从老师和老老师那里传承了怎样的精神,心内科发展壮大、能留住人才的秘诀是什么?
代建南: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和老老师,他们对我的指导和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医术精湛和医德高尚的典范。他们注重临床实践,强调患者至上,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此外,他们也注重医学研究,鼓励我们不断追求医学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关于心内科发展壮大并能留住人才的秘诀,我认为有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这种精神谱系的传承十分重要,哈医大二院心内科于维汉院士二十多年扎根农村,攻克了克山病的防治工作,我们一代代心内科的人都传承了于维汉精神,去造福黑龙江的百姓。
其次,持续的医疗创新和科研工作也是关键。通过不断探索新的诊疗方法和技术,我们可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吸引了对医学研究充满热情的年轻医生。
另外,团队协作和互助也非常重要。在心内科,我们经常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心脏外科、影像学、内科等等。团队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并提高治疗效果。
新华网:请问候老师,在第24个世界心脏日到来之际,哈医大二院和您所在的心内科将举办哪些活动,为患者带来哪些利好?
候静波:在第24个世界心脏日之际,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将举办一系列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心脏健康的认识,并为患者带来一些利好消息。
首先,我们组织了健康讲座及患教会,向大众介绍心脏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预防心脏疾病。我们将邀请专家讲解最新的心脏健康知识,并回答观众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通过义诊等形式提供免费的心脏健康筛查,包括测量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这将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心脏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我们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心脏健康的信息,以便更广泛地传播这些知识。此外,我们还鼓励人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鼓励运动和健康饮食。
最后,我们将展示一些最新的心脏治疗技术和设备,让患者了解他们可能获得的治疗选择,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公众对心脏健康的关注,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预防心脏疾病,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健康利好。
策划:刘伟 熊言豪
监制:王春雨 徐宜军 袁英
统筹:颜秉光
总导演:陈兵
主持人:邹妍
文字:颜秉光
视频:才萌 史峻诚
海报:史峻诚 才萌
制作: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出品:新华社黑龙江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