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日丨七旬患者十年五次抗癌成功背后的健康启示-新华网
2025 04/16 17:24:26
来源:哈医大二院

中国抗癌日丨七旬患者十年五次抗癌成功背后的健康启示

字体:

  近年来,癌症逐年升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让人们“谈癌色变”。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定期体检实现了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显著改善了预后。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收治了一位七旬的女性患者,她在近十年间历经了五次癌症侵袭,凭借定期筛查和早期干预,一次次化险为夷,这位患者的亲身经历成为医学界诠释“早筛早治”价值的成功范本。

  2015年,患者64岁时在儿女的监督下养成了定期体检的习惯,每年的检查项目包括胸部及全腹部CT、乳腺超声、妇科超声、血常规、血生化等。2021年,患者在乳腺超声检查中发现左侧乳腺结节,BI-RADS分级为4b类。经过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她被确诊为乳腺癌,并及时接受了手术治疗。因发现及时,术后病理分期早,无需进一步接受治疗便恢复了健康。术后,她对定期体检的依从性进一步提高,并增加了肿瘤系列筛查项目。

  2022年,患者在常规体检的甲状腺超声检查中,发现甲状腺内有一个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结节。随后通过穿刺活检,患者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得早,肿瘤还处于早期阶段。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很快接受了甲状腺癌根治术。手术非常成功,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稳定。

  同年秋天,患者按照惯例进行胸部CT检查时,肺部的一个小结节出现在检查结果中。这个结节的出现让患者的心又悬了起来。经过专业的检查和多学科专家会诊,最终确诊为肺癌。好在发现时属于早期,具备手术切除的条件。在接受了手术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各项指标逐渐趋于正常。

  2023年,患者在年度体检中再次发现肝占位性病变,进一步检查被确诊为肝癌。在及时的治疗下,她于同年4月接受了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

  2025年3月,患者在定期体检中再次发现结肠占位性病变,经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癌。面对这一结果,患者第一时间来到哈医大二院,寻求哈医大二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王贵玉教授团队的帮助。经过全面的术前评估,患者于近日成功接受了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术后一周,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几年内,患者通过定期体检先后发现了乳腺癌、甲状腺癌、肺癌、肝癌和结肠癌,并在早期阶段接受了精准治疗,成功避免了病情进展,患者的故事充分展现了定期体检在癌症防治中的核心地位。

  王贵玉教授表示,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得太晚。许多癌症在早期阶段并无明显症状,而定期体检能够帮助患者在无症状时及时发现早期肿瘤,从而赢得最佳治疗时机。以结肠癌为例,早期发现的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超过90%,而晚期发现的患者生存率则大幅下降。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结直肠肿瘤外科金英虎主任医师和乔天宇副主任医师提醒,40岁以上人群应将定期体检纳入健康管理计划,尤其是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癌症病史、长期吸烟饮酒、肥胖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应重视体检。

  同时,王贵玉教授指出,癌症防控没有“一招制胜”,而是高危因素管理(戒烟限酒)、科学筛查(早发现)、精准治疗(早干预)的三重防线,完全有可能将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守护生命健康。同时,体检项目应根据个人年龄、性别、家族史和生活习惯量身定制,如女性应关注乳腺和妇科检查,中老年人应增加肿瘤标志物筛查和胃肠镜检查等。

  王贵玉教授介绍,哈医大二院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始终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健康服务,通过先进的检查技术和专业的医疗团队,帮助更多人实现癌症的早期发现和精准治疗。希望民众都能将定期体检纳入生活日常中,为自己的生命健康筑牢第一道防线。(田为 曹玥 金英虎)

【纠错】 【责任编辑:郭梁越 董云竹】